当前位置:首页>最新动态>专家:制度合理,待遇得慢慢提升(图)
政策法规
专家:制度合理,待遇得慢慢提升(图)
来源:羊城晚报 发布日期:2013年05月10日

供图

 

     《广东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》(下称《办法》)现已结束意见征集,该《办法》标志着农民们盼望了几千年的“老有所养”可以实现。不过不少群众向广东省人社厅反映:城乡居民养老金领取待遇太差,缴费满15年后,广东城乡养老参保人仅可领取81.2元/月-686.5元/月,难以维持生活(详见羊城晚报4月26日B6版)。对此,有广东知名社保问题专家表示:城乡居民养老制度刚刚建立,以后待遇可以慢慢提升。

 

 

  专家:10个档次保障了全覆盖
  “从城乡居保的制度框架来看,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。”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说,城乡居保应先做到广覆盖、全覆盖,特别是让收入水平较低的老百姓在这个制度下都能得到保障,其后才是逐步调整待遇。
  “对于老百姓来说,他们关心的就是两个问题:一是缴费档次,二是待遇水平。缴费档次上,《办法》设置10个档次,最低档次的120元照顾了经济困难的参保人的要求,最高档次3600元也满足了经济条件较好的参保人需求。待遇水平上,我鼓励第一步先实现城乡居保全覆盖,然后逐步进行调整,可以预见的是,差距会逐步缩小。”申曙光称。
  华南师范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马斌表示,“在我国,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很大一个障碍就是社会保障,将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,使得农民和城市居民的身份界限被打破,农民来到城市后,按照新规定,就可以直接去相关社保经办机构继续缴费,省去入城后没有保障的后顾之忧。”他认为《办法》出台,打破身份界限,更利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流动。
  建议:逐步提高政府补助
 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,广东农民养老金待遇水平偏低,跟政策的缴费方式、农民缴费能力也有关系。马斌表示,城乡居保将缴费档次设定为从120元到3600元10个档次,新农保实行期间,有数据统计,90%的农民都选择缴纳最低档。这意味着,自愿选择缴费档次越低,那么日后个人账户及所获得的补贴部分也就越少,农民待遇水平自然偏低。
  如何提高保障水平?马斌给出了三点建议。“首先,可以考虑将养老金账户的集体补助部分做大。新农保中的集体补助不足,因此当地政府要依靠政策优势,给予社会组织一定政策优惠,吸引其投资。这样,不仅能提高农民收入,还能增加政府税收,养老金中的政府补助也会相应提高。”
  其次,可发挥基金的保值增值,把养老保险基金委托给专业机构投资赚取收益,增加未来的支付能力。“如果能把养老基金用来投资股票、固定资产和基础建设等收益高的项目,再按个人账户的投入比例分配,养老金的额度就增加了。
  与此同时,马斌认为政府应该更多地补贴养老保险,让百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。比如广东现在将基础养老金由55元提高到65元,但由于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,不能一刀切,因而不能提得过快。
  展望:延迟退休大势所趋
  不少养老保险参保人担心,目前老龄化社会还未来临,城镇职工未到退休高峰,职工的养老保险都已经是“寅吃卯粮”。一旦老龄时代来临,城镇职工养老金必是财政沉重负担,城乡居民养老待遇难以有大幅度提高。
  对此,专家认为,可以通过延迟工人退休、推迟城乡居民领取待遇的年龄,让劳动者多劳动几年增加养老金收入。

  马斌表示,延迟退休是一种趋势。目前女职工50岁退休、男职工60岁退休的规定是建国时制定的,当时,中国人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,因此这一规定相对合理。但随着经济发展,医疗水平提高,人均寿命大幅提高,据最新统计,我国人均年龄已经达到74岁,若依然五六十岁就退休,之后就只能完全依靠养老金提供基本保障,不如自己多工作几年以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。

       “而且,从国际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,给付年龄提高也是一个趋势。”马斌称,目前发达国家最高退休年龄已经达到67岁。